看看2021年意大利vs奥地利的比赛就知道了。90分钟内双方踢得小心翼翼,一到加时赛,小基耶萨突然像换了个人,禁区边缘一脚爆射直接点燃全场。数据不会骗人:近三届欧洲杯加时赛平均每15分钟产生0.8个进球,是正赛时段的两倍。球员体能透支后,防守漏洞就像被捅破的蜂窝,瑞士队去年被法国连灌3球就是典型案例。
【裁判的哨子为何变“哑”了?】
还记得2016年葡萄牙对克罗地亚吗?加时赛第117分钟,主裁判克拉滕伯格面对佩佩明显的拉拽动作竟然没吹点球。欧足联内部数据显示,加时赛判罚尺度会比正赛宽松23%,尤其是禁区内的身体接触。这不是裁判偷懒,而是考虑到球员体能极限下的动作变形。但这也导致像2020年乌克兰绝杀瑞典那种争议球——福斯贝里摔倒的瞬间,VAR室里的裁判正在揉太阳穴。
【点球大战前的心理游戏有多脏?】
英格兰球迷现在听到“点球”俩字还会发抖。去年决赛南门让19岁的萨卡踢第五个,意大利门将多纳鲁马赛后被拍到偷偷研究英格兰球员的助跑习惯。专业心理教练透露,70%的门将会在加时赛最后5分钟故意拖延时间,就为让对手在12码点前多焦虑一会儿。德国队甚至带过催眠师随行,专门在加时赛间隙给球员做三分钟快速放松。
要是你真想成为加时赛专家,下次看球时准备好这些:手机打开实时跑动距离统计(通常加时赛冲刺下降但关键传球增加),留意70分钟后换上的生力军(2020年丹麦的波尔森就是典型),最重要的是——别在加时赛开始前去上厕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