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出生在抚顺的陈幸同,6岁就握着比自己手掌还大的球拍开始训练。2013年全运会,16岁的她爆冷击败奥运冠军李晓霞,一战成名。但真正让球迷记住她的,是2018年团体世界杯决赛——当时世界排名第23位的陈幸同,在决胜局7-10落后的绝境下连追5分,逆转日本名将伊藤美诚。那场比赛后,教练李隼评价:“她骨子里有股东北人的狠劲。”
【技术特点:反手拧拉的教科书】
专业论坛里常有人讨论:“陈幸同的反手为什么这么稳?”这要归功她独创的“手腕制动”技术。2022年WTT澳门冠军赛对阵王曼昱时,她反手拧拉得分率高达72%,比男子选手的平均数据还高出5个百分点。前国手郭焱在解说时提到:“她的反手弧线像用尺子量过,每次落点误差不超过10厘米。”不过正手相对薄弱的短板,也让她在2023年德班世乒赛惜败孙颖莎。
【奥运门票争夺战的关键变量】
巴黎奥运周期,陈幸同与王艺迪的“第五人”之争充满戏剧性。2024年4月的仁川冠军赛,她4-3险胜早田希娜后,世界排名反超王艺迪来到第5。但真正让教练组犹豫的,是她近两年对主要外协选手的胜率——对阵日本队保持100%(7胜0负),却两次输给韩国削球手徐孝元。乒乓球记者李武军透露:“女队教练组更看重外战稳定性,这点上陈幸同确实有优势。”
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位“低调的实力派”,不妨翻看她2023年亚洲锦标赛的夺冠录像。那场与王艺迪的七局大战里,陈幸同在1-3落后时突然改用“反手快撕接正手突击”的新战术,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或许就是她冲击巴黎奥运的最后砝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