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手握状元签的雄鹿队毫不犹豫选择了澳大利亚中锋安德鲁·博古特。管理层看中了他的即战力——博古特在犹他大学的表现确实亮眼,场均20.4分12.2篮板,防守端更是统治级。但问题在于,NBA和NCAA完全是两个世界。博古特新秀赛季场均仅9.4分7篮板,和保罗的16.1分7.8助攻形成鲜明对比。后来有记者爆料,雄鹿当时更想要一个“白人面孔”来提振低迷的球市,这种说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。
【保罗和德隆的“一生之敌”剧本】
黄蜂在第四顺位抢走保罗后,爵士立刻用第五顺位摘下达伦·威廉姆斯,从此开启了两人长达十年的控卫之争。2007-08赛季,保罗场均21.1分11.6助攻,德隆也有18.8分10.5助攻,两人包揽助攻榜前二。最经典的是2008年季后赛首轮,德隆率领爵士4-2淘汰保罗的黄蜂,赛后那句“我知道他的一切招式”成了NBA经典垃圾话。有趣的是,当年手握探花签的老鹰原本想选保罗,却因担心他身高不足改选了马文·威廉姆斯——这个决定让他们后悔了整整十年。
【低顺位宝藏球员的逆袭】
首轮第17顺位的丹尼·格兰杰在步行者打出场均25.8分的赛季;次轮总第45顺位的蒙塔·埃利斯一度是勇士队头号得分手;更离谱的是落选秀何塞·巴里亚,2011年居然在小牛夺冠路上锁死了詹姆斯。反观乐透区的马特尔·韦伯斯特(6号秀)、查克·海耶斯(落选)等人,职业生涯高开低走。那年球探报告里写着“运动能力平庸”的大卫·李,后来却在尼克斯刷出场均20.2分11.7篮板的数据——事实证明,2005届新秀的成长轨迹完全颠覆了传统评估体系。
现在回看这份选秀名单,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愿意给低顺位球员机会的球队。如果对这类“选秀遗珠”感兴趣,不妨翻翻当年球探报告和球员体测数据,你会发现很多被忽视的细节——比如保罗的垂直弹跳其实比德隆高出12厘米,这或许能解释他后来为何能成为抢断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