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9赛季,孙悦以二轮秀身份加盟湖人,整个常规赛仅出战10场,场均0.6分0.2助攻的数据堪称边缘人。季后赛更是全程坐穿板凳,连垃圾时间都鲜有出场机会。当时《洛杉矶时报》直接调侃他是“更衣室吉祥物”,而湖人名宿魔术师约翰逊在解说时直言:“这孩子还没准备好NBA强度。”这种背景下,总冠军戒指更像是对球队成员的“参与奖”,而非实打实的贡献证明。
【规则漏洞还是实至名归?】
NBA规定季后赛大名单外的球员也能获得戒指,这让孙悦的戒指合法性无可指摘。但对比同年的替补中锋姆本加(场均4.7分)甚至发展联盟召回的亚当·莫里森,孙悦的出场顺位确实垫底。有趣的是,2010年湖人再度夺冠时,孙悦已返回CBA,这次连“躺冠”机会都没抓住。前NBA球员肯德里克·帕金斯曾公开吐槽:“有些人戒指比霍华德还多,这合理吗?”
【中国球员的NBA生存法则】
孙悦的案例折射出亚洲球员在NBA的困境:2米05的控卫身高本是卖点,但对抗不足和投篮稳定性让他难以立足。相比之下,同期被灰熊选中的易建联场均12分7篮板,却因性格问题早早离开。如今回看,孙悦的戒指更像是市场运作的产物——湖人当年签下他本就带着开发中国市场的考量,球队公关总监甚至承认:“我们需要东方面孔来卖球衣。”
若想深入了解NBA总冠军的评定标准,不妨翻看2016年骑士队的纪录片《终极勇士》,里面详细记录了连球队按摩师都能获得戒指的细节。或许对于职业体育来说,荣誉从来不只是赛场表现的数字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