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微博收购SN战队更名WBG时,评论区满是“资本玩票”的嘲讽。但管理层用行动打脸:放弃天价明星引援,反而挖来二队教练组,把预算砸在青训体系。去年他们培养的AD选手Light首次登场就拿下五杀,现在已成LPL击杀榜前三。更绝的是签下“失业”两年的老将Karsa,结果这位“过气打野”用皇子反向EQ闪开团的操作直接封神。这种“捡漏式”运营让同行直呼看不懂。
【“神经刀”风格是把双刃剑】
看过WBG比赛的人都会血压飙升——他们能20分钟速通强队,也能被垫底队伍单局打出0-12。教练Daeny在纪录片里坦言:“我们鼓励高风险决策。”最经典的例子是今年春季赛对阵JDG,经济落后8千却硬接大龙团,靠辅助Crisp的巴德大招冻住三人逆转翻盘。这种打法让数据分析师头疼:他们的场均插眼数联盟倒数,但野区遭遇战胜率高达73%。
【流量与成绩的平衡木】
别的俱乐部周边卖队服,WBG卖选手联名键盘;别人发训练照,他们拍《荒野求生》式vlog。运营负责人曾透露:“我们要求选手每月直播时长不超过30小时。”这种“反套路”反而收获奇效:TheShy用厄加特打上单的娱乐局,意外带火冷门英雄使用率暴涨200%。但质疑随之而来——全球总决赛半决赛前,中单Xiaohu被拍到凌晨三点还在拍广告,第二天状态低迷遭淘汰。
想要突破天花板,或许该学学T1的“闭关特训”模式。大赛前两周切断所有商业活动,连食堂菜单都按选手状态定制。毕竟当TheShy的格温剪碎对手水晶时,没人会记得他代言的洗发水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