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残奥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本届赛事将使用北京冬奥会全部6个竞赛场馆,但细节处藏着巨大改变。国家游泳中心"冰立方"的运动员通道坡度从8度调整为5度,延庆赛区的缆车吊箱加宽至1.2米,这些改动耗费了主办方近两年时间。记得去年测试赛时,加拿大轮椅冰壶运动员马克·艾迪森特别提到:"更衣室的电动移门让我能单手操作,这种设计在其他赛场很少见。"
【史上最庞大的参赛阵容】
截至2022年1月,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提交参赛意向,比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多了5个。新增的参赛国包括以色列和波多黎各,中国代表团也将派出史上规模最大的96人队伍。值得关注的是,00后小将张梦秋在最近的世界杯分站赛上两夺高山滑雪金牌,这位河北姑娘很可能成为赛场黑马。残疾人冰球项目首次出现全部参赛队都有女队员的情况,打破了往届男性主导的局面。
【科技温暖点亮赛场】
组委会推出的智能导盲犬引发热议,这种配备激光雷达的机器人能引导视障运动员避开障碍物。颁奖礼服内层添加了石墨烯发热材料,实测能在零下20度环境持续发热4小时。更贴心的是,所有奖牌都刻有盲文,还设计了可拆卸的雪容融毛绒外套——这个细节来自往届残奥运动员的建议,他们反馈金属奖牌在低温下接触皮肤会产生不适。
如果你计划关注这场赛事,不妨下载官方"冬残奥无障碍指南"APP,里面详细标注了每个场馆的无障碍设施位置。试着选择几个冷门项目观看,比如残疾人冬季两项,运动员要在剧烈滑雪后稳定呼吸进行射击,这种极致反差带来的震撼,或许会刷新你对体育竞技的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