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出生在大连的毕妍,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足球天赋。当时大连的街头足球场上,经常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和男孩们拼抢。15岁入选国青队,18岁就完成了国家队首秀,这样的成长轨迹在当时的中国足坛堪称奇迹。2003年女足世界杯,19岁的毕妍已经坐稳主力位置,在对阵俄罗斯的比赛中送出关键助攻。时任主教练马良行评价她:"这孩子踢球带着大连人特有的狠劲儿,但传球又像绣花一样精细。"
【玫瑰碗的眼泪与救赎】
2007年世界杯成为中国女足的分水岭,而毕妍的故事正是这届赛事的缩影。小组赛对阵丹麦时,她错失点球导致球队被逼平;但紧接着就用那记石破天惊的远射完成自我救赎。四分之一决赛0-1负于挪威后,摄像机捕捉到她在玫瑰碗球场跪地痛哭的画面。后来她在自传中写道:"那天我哭的不是输球,是感觉辜负了孙雯她们那代人的期望。"正是这种责任感,让她在2008年奥运会带领球队闯入八强,创造了后孙雯时代的最佳战绩。
【退役后的足球人生】
2014年退役后,毕妍没有离开足球。她先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女足教练,2021年又出任U20女足国家队助理教练。去年接受《足球周刊》采访时,她直言:"现在孩子们条件比我们那会儿好太多,但缺少那股子拼劲。"最近她还活跃在短视频平台,用轻松的方式普及青训知识,一条"如何像职业球员那样停球"的教学视频获得50多万点赞。
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位女足名宿?不妨找找她参与解说的比赛录像,注意观察她分析比赛时的独特视角——那正是一个顶级中场球员才具备的大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