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图示

摩根体育APP

摩根综合体育官方网站与摩根体育官网:提供资讯浏览、账户管理、互动活动等一站式服务,是连接您与体育世界的重要桥梁。

阵容 | 绿瘦曝光:减肥神话还是健康陷阱?

发布于 2025-06-27 16:23 | 栏目:行业新闻
深夜刷手机时,突然被一条#绿瘦虚假宣传遭罚#的热搜砸醒。这个号称"躺着就能瘦"的品牌,去年还在电梯广告里循环播放明星代言,今年就被曝出产品检测出违禁成分。朋友圈里囤了半年货的闺蜜连夜发消息问我:"那些掉秤数据都是假的?"

 

【明星背书背后的猫腻】
绿瘦最擅长的就是把减肥药包装成"健康管理方案"。2023年8月,某女星拿着体脂报告宣称"月瘦15斤不反弹",后来被网友扒出她同期在健身房请了三位私教。更讽刺的是,广东省药监局抽查发现,其热销的"果蔬酵素"根本不含宣传的299种活性酶,主要成分其实是泻药常用的番泻苷。这种明星+伪科学的组合拳,打得消费者晕头转向。

配图1



【实验室报告里的文字游戏】
他们官网挂着的"临床试验数据"看起来特别唬人,细看小字才发现样本量只有32人,跟踪周期才两周。对比国际标准,正规减肥药研究至少需要300人持续观察半年。更夸张的是所谓"93%有效率",实际指的是"参与者称有饱腹感",和减重效果压根不沾边。去年双十一爆卖的那款"阻糖胶囊",检测报告里用毫克做单位显示糖分减少,换算下来相当于每顿饭少吃了半粒芝麻。

配图2



【维权群里的真实代价】
加入某个500人的消费者维权群后,看到有人晒出三甲医院的诊断书——长期服用导致电解质紊乱。最扎心的是个二胎妈妈,花了两万八买定制套餐,结果哺乳期出现心悸被送急诊。这些故事从来不会出现在广告里,取而代之的是精修过的对比图,连影子褶皱都要用PS拉出"瘦身效果"。

配图3



如果你正在考虑这类产品,先打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查备案信息。真正有效的体重管理,永远逃不开"热量缺口"这个基本公式。当某个产品声称突破物理定律时,记住天上掉的不是馅饼,很可能是秤砣。
相关推荐